文/陳湧仁醫師
作者簡介:中華民國臨床非侵襲癌治療研究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監事/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凱薾國際生醫醫療研發顧問/國防醫學院準博士/台大醫院外科、神經外科醫師/連江縣立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肥胖醫學專門美容外科專科/美容醫學專科醫師/抗衰老醫學專科醫師/超音波醫學會專科醫師
專長 : 神經外科/抗衰老醫學/肥胖醫學美容醫學/幹細胞及生長因子應用研究/微整雷射/超音波影像醫學
資訊爆炸的時代,其實暗藏危機﹗坊間保健食品百百款,不只網路流傳各種奇效配方或飲食,第四台和購物網站名人代言產品亦多到數不清,令人眼花撩亂,若因此接收錯誤訊息購買了不適合的商品,恐怕花錢又傷身。
在正常狀況下,身體在老化過程中,多個系統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且絕大多數都與營養失調有關。在停留於「沒辦法啦,就是老了…」或「我還年輕,不用補充啦…」、「每天都有吃飽,體重還愈來愈重,營養應該夠吧﹗」的舊思維前,不妨先評估一下自己是否應針對細胞調整進行營(銀)養補充,除了每天攝取適當(量)的糖類、蛋白質、脂質,纖維素,還需補充細胞營養素。
「銀杏」究竟是保健食品還是藥品?這個問題在10年前答案毋庸置疑,就是「保健食品」無誤,曾幾何時,銀杏已經成為「藥品」。兩者的差異究竟在哪裡?說穿了就是製作工藝的「藥品化」與科學實證的「方法化」的分別,進一步解釋,經過更精細的製程定義與規範,加上可驗證的實際數據分析,讓過去的保健食品成了藥品。透過這個例子不難發現,很多藥品的發現過程其實就是這樣。
New medical knowledge醫學新知
不過,是不是所有的保健食品都能“進化”成為藥品?事實上不然。因為大部分的藥物,是以化學合成或工業調配而來,站在藥商的立場,這樣的「人工合成」除了能夠保護發明者的智慧財產權,使用的目的性非常明確,藥物管理單位規範藥廠須提出有“針對性”的適應症。
為達成針對性的效果,每種藥物在設計的同時,就需要適當提高使用劑量與用於特殊目的,時至今日,有約莫超過400種藥物上市,多半功能皆在控制症狀與抑制特殊細胞,能夠預防疾病的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保健食品強調天然物質,不經過合成與過度加工的過程,多以精煉或萃取方式取得有效成分,因應現代人或老化族群調整成為方便日常使用的劑型。
「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保健食品不能宣稱直接療效,但可訴求促進健康或預防某方面疾病,供民眾使用。藥物無法用於預防疾病(在某些已經患病的狀態下,使用藥物預防下一個更嚴重的病症則不在此限),要讓自己更接近絕對健康,則需要使用多重方式調理,其中也包含了「細胞營養素」。
以筆者從事細胞分子生物研究的經驗,要提出一個可能跟醫療哲學不同的建議-「想要讓藥物更有效果,必須要使用適當的營養保健品來調整好身體」。微觀來看,在細胞培養時、複製、分化與修復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能量(ATP)與正確的反應基因,更需要扮演啟動與支持整體反應的細胞營養素,這些因子雖然微量,卻舉足輕重,缺一不可。若無法適當的在培養基中搭配好比例,這些細胞勢必無法做出正確的反應或生長。
在進行藥物學研究時,假設細胞都得到了適切的因子,使用的藥物幾乎可以得到很類似的結果。反觀若給了多餘的熱量而使細胞營養素不足,竟會產生細胞發炎或癌化現象。巨觀來說,實驗動物的反應較能統一,因為在飼養的過程中,將細胞營養這個參數也控制了,數據就能體現出治療的效果,也較少出現併發症。
Health countermeasures健康對策
人類臨床治療上,我們常常忽略了患者是否已經獲得適當的細胞營養素(有的狀況反而還徒然增加了熱量攝取,少了細胞營養素),直接給藥的結果,就是臨床反應會出現某些患者反應不佳或「體質不適合」,就算換藥都無法滿意控制病情。試著以這角度切入問題,若把患者在接觸藥物之前的生理狀態,藉由適當的營養素來調理,要獲得預期的效果或是減少藥物併發症,勢必更加容易。
不少民眾疑惑「是不是吃西藥就不能使用保健營養品?」筆者的建議是調整與治療協同進行,但需要相當高度的專業與經驗評估。至於哪一類症狀或病症應該如何補充,下期將舉實例分享。
因應西方醫療講究「快餐式療效」,導致醫療人員長期以來,大多專注在藥理學、病理學、解剖學等學科,忽略了「生理」狀態的調整。常常自認為只要了解藥物機制與使用時機,就能有效幫助患者達成醫療目的。惟排斥或拒絕了解「保健食品」的結果,導致患者或家屬只能尋求網路傳播或親友推薦,自然而然產生更多「保健食品沒有效果」的負面使用經驗。
現代醫療突飛猛進,已經進展到落實預防醫學與將治療建議「生理化」的階段,若相關專業人員還消極的把保健品的日常使用建議指南藏到抽屜,不積極了解與分析保健產品,對於坊間常見的保健品一問三不知,甚至嗤之以鼻,實非病患之福。
適度補充營養健康品,有助維持健康、預防或延緩疾病發生。但「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對才有效﹗」呼籲從事醫療工作的同業們深入了解保健產品,給予患者最佳的調理建議,不再追求速效,多花冤枉錢。下次門診時,不妨拿著自己的日常保健品讓醫師看仔細,為您的健康把關。
保健食品怎麼選﹖
安全第一
選購前先了解產品通過哪些檢驗與標章,如重金屬 SGS 檢驗、歐盟食品安全局 EFSA、美國 NSF 食品 GMP 認證等,都是參考指標。
明確標示
包含內容量、成分、其他成分、保存期限、方式、產地、有效期限、製造廠商、地址、是否擁有 GMP等。
價格與劑量
劑量的使用與價格成正比,應看清楚需要多少建議用量,該產品「有效成分」有多少。
了解需求
檢視日常生活型態,缺乏哪些營養素﹖
定時、定量,並持續服用三、四個月以上,才能發揮作用。
保存與包裝
- 包裝以不透光為佳
- 內置乾燥劑保持品質穩定
- 小量包裝、攜帶方便
- 盡量避免手部頻繁接觸
凱薾國際生醫集團小檔案
聯結國內外生技、科學、醫學、醫療、教育顧問等頂尖人才和豐富資源,與各領域專家攜手合作,自許成為實踐科學研究佐以臨床整體評估治療設計的跨國性醫療生技機構集團,目前集團旗下設置歐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祐安健康事業(股)公司、凱薾診所,結合「生技」端與「醫療」端,期許在邁向高齡化時代下,引領每個人活得更久、更好、更健康、更快樂。